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杨宏
领域: 人力资源 
地点: 广东 东莞
签名: █目标/学习/坚持!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3671
  • 博客访问:3732198

专家文章

贤林灯饰董事长林国光:要做“中国灯王" 2009-03-03

标签:

  “我曾经做过一个梦,在一个皎洁的月光之夜,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,轻风伴着惬意徜徉的人们,大江南北的城市与街镇,长城内外的旷野与山林,富饶的平原上,可爱的宝岛间,到处流光溢彩,到处是花灯的海洋……我沉醉于天上星河月影的辉映,更忘情于人间对灯与光明的不倦追求;我沉醉了,我看见自己不停地在城市与公路间奔忙着,渐渐融进了那
童话般的花与灯的世界,通体透明……”——题记

  湿润的季风拂动着东莞街头的木棉,春和景明的大朗巷尾工业区呈现一派繁忙与生机;在东莞贤林灯饰有限公司一幢素洁淡雅的办公楼里,董事长林国光先生对记者轻启记忆的闸门,动情描绘了5年、10年乃至更长时间后中华大地上“灯饰王国”的诱人前景……

  1992:人生的历史转折

  见面落座,甫一交谈,林先生便一连声说:“一切都很顺利,真的很顺利,所谓台商到大陆后的‘酸甜苦辣’,对那些刚开始的人可能是事实,但对我来讲,真的就只有‘甜’了;离开家乡、家庭来到这边发展,除生活上显得有些寂寞和不习惯外,一切都很顺利、很开心。”

  “10年前的1992年,邓公南巡讲话,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,是一个历史的机遇。当时我在台湾的事业本来就有较好的基础,来到大陆后,当地政府非常支持,投资环境与地理位置好,人才、人力资源十分充足,产品的单位成本大大降低——真的是一点阻力也没有,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,使我做起来并不感到有任何辛苦可言。”林先生1992年初来到东莞市大朗镇勘地设厂,真正生产是在1993年。实际上,“贤林企业”当时在台湾就是灯饰行业的龙头老大,在香港及海外市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;但台湾在十多年前,投资环境及人工、成本等方面已经没有办法同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地比了,在成本上与欧美等国也差不多。林先生从未来的趋势上看,觉得大陆将是一个最好的投资方向,为寻求更大的发展,开拓岛外市场,12年前林先生即就投资问题到上海考察,但发现那里地方保护的色彩比较浓厚,政府的眼光也有些“短视”,洽谈没有成功;1992年他来到广东考察,觉得广东是最适合“灯饰”行业发展的好地方,不久,企业就搬了过来;随后3年左右的时间里,至少有二十多家下游企业跟了过来,竞争对手一看势头不对,也搬了过来,因此,总有四五十家相关企业随着“贤林”来到了东莞这里。

  林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,这里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很贴心,政企的配合也很默契,没有什么“辛苦”可言,公司搬过来不久,营业额就比台湾翻了三倍。

  “中国灯王”舍我其谁

  采访林先生之前,向东莞的新闻界同行了解了“贤林公司”的有关背景资料,很多人都说“是‘巨贤有限公司’吧?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
  林先生笑着解释说,他的企业在台湾原本就叫“贤林集团”,后来为向外扩张,就在香港注册了一家“巨贤公司”,随着岛外投资政策的趋于开明,“巨贤”的名称就又改成了“贤林”,这是到大陆投资“曲线变通”的一段小插曲;如今,“贤林灯饰”走多元化发展路子——以前做的灯饰100%外销,在美国、加拿大等国拥有良好的业界声誉,而国内市场暂时还没有大红大紫,真正的出名是在国外;林先生到东莞两三年以后,就开办了两家货柜运输公司和一家百货商场。他说:“两年前,我看好国内巨大的建设、建筑灯饰市场,并策应国家西南大开发战略,已决定投资一家灯饰内销厂——希莉娜灯饰,这个品牌几年后将成为国内灯饰行业的知名品牌,而我本人也将为此投入更多的心智与激情,尽情打造我的‘灯饰王国’梦!”

  50岁的年龄,向来被称为“知天命之年”,多了一份成熟,也多了一份持重与因循,但在52岁的林先生的眼中,世界就像刚刚开始,世界就是这样的纯粹与鲜明,这么的充满激情,他想到的事情,就尽力地去付诸实施。在他的思想里,“希莉娜”公司将是用10年或20年、30年才能建成的巨大工程,他相信国内的市场将是全世界最大、最美好的市场;因此,两年前,他的“希莉娜”公司就着手在全国各地建立灯饰专卖店,迄今已达八十余家,其中上海达到了两家。针对国内的灯饰市场趋势,林先生拟定了长期的发展战略,即:三年打底,五年保本,十年赢利;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计划与策略。他肯定地说,国内市场上,几乎超过九成以上的产品都是低档、仿冒的,几乎天下一大抄,没有任何特突的造型可言,所以,他从以前100%做外销到两年前开始接触国内的灯饰行业起,就作出了长远的打算,事实也是如此,第一年(前年)他完全不懂内销操作,做出来的产品亏了150万元,去年是第二年,已经摸清了大致情况,但还是亏了100万元,今年把赚的一些钱又投进了广告和营销,扩大再生产,公司将从明年起保本经营。

  他仔细分析现在不能赚钱的原因有三:

  一是国内厂家质量参差不齐,造型、质量很低档,乱七八糟一大堆,小工厂打“游击”,在此方面,品牌企业没办法比;

  二是低档企业的单位价格低得出奇;

  三是竞争对手没有策略,胡乱出牌,“东一锒头西一棒”,令品牌企业很头疼。

  但林先生随即认为,灯饰行业的市场竞争,将同时呈现以下特点:

  1、国内市场要打持久战,眼光要放远;

  2、国内市场的品牌意识抬头,品牌战即将开打;

  3、质量、造型标准随之提升,国内将形成大的龙头企业。

  而这个大的龙头企业,正是林先生日夜筹谋的所在,他就是要在全国确立他“灯饰之王”的地位。林先生在平坦描述之后,意味深长地笑了……

  经商与运动的完美结合

  在林先生的办公室里,挂着很多的他参加网球比赛的照片,我不禁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;林先生高兴地说——他就是一名业余的网球好手。

  林先生精神饱满,看起来就像年轻人一样,这或许与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关。的确,在繁忙的经商生涯中,他从来都没有忘记他是一名网球及高尔夫球运动员。他在公司里设立了高尔夫球场和网球场,并建了室内游泳池及其它健身场所,他认为工作要投入,业余生活也要调配得好好的,这样方可互相调剂,情趣无穷。

  几年来,林先生一直赞助组织了“台湾贤林网球队”,赴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青岛等地参加业余的网球比赛,成绩非常好,大多拿第一名,也有第二名;全国各大城市较大的网球赛事,都会邀请“台湾贤林网球队”参赛。

  “公益事业牵动我的心”

  到大陆10年,林先生感觉事业顺利的同时,也有许多公益方面的事情让他倍感挂心。他对东莞市的公益事业总是最赞成的,“希望工程”、修建医院、养老院及义工活动等,只要有机关部门的号召,他总是第一个捐款,至今捐出的金额他也没有统计过,特别是台湾“9·23”大地震,他含着悲痛寄去了100万台币。他还认为,当地政府要加强对后代的教育和培养,国家要真正强盛起来,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,只有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提高了,才可以言及国家的富强与兴旺,因此,他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,总是心怀诚意,积极倡导参与。他说:“公益事业牵动我的心,我们办实业有了一点成绩,就要真诚回报社会,海峡两岸,同种同文,我们不付出,谁来付出?!”

  但林先生也有一个不太“现实”的理想,深深埋藏在心底——他不太满意大陆的医疗状况,特别是当他的亲哥哥由于医疗环境与有关医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、照看不周等原因,于半年前在广州某医院换肾后悄然去世了,触动了他内心最敏感的神经,他说这是他到大陆以来最感遗憾的事情。

  为此林先生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要在大朗镇投资建造一所私人医院,聘请专门医技人才,整合各种医疗资源,为当地百姓谋取一些切身的福利,修建医院的计划书也已经请专业的策划公司写好,可令他难过的是,此事没有批下来。他咨询了大陆“建造医院”的有关政策条款,听后感觉黯然,认为各个乡镇不论条件好坏,都能拥有一所医院,可他们各自为政,并没有引进什么外来人才,花了很大的金钱与精力,老百姓还是感到看病、住院难——为什么不能让私人建医院呢?

  他坦言这是他个人的理想——除投资盈利之外,总觉得要作一些有意义的公益事业,有效地回报社会。正因为他热心于公益事业,去年8月份,他当选为“第六届东莞市台商投资协会大朗镇分会名誉会长”。“灯饰”照亮人生路

  彼此的交流中,林先生不经意的一声感叹,勾起了记者对其心路历程的探寻。

  他说,离开家乡——台湾云林县斗六镇已经这么多年了,经常会在独处的寂寞时光,回忆起故园的风雨以及儿时的伙伴和亲朋戚友。事实上,他至今的成功,皆来源于他顽强的打拼与坚忍不拔的精神。他在台湾读完高中,再到美国修完两年的英语基础,22岁从军营退伍后就开始了创业的历程,做过码头的扛货员、纺织公司的小工和商店的小职员;26岁开始做灯饰贸易(以后才开始做灯饰工程),35岁之前打底,很艰苦,可谓白手起家。26—36岁的10年间他与大哥、二哥合伙一起做,由于资金缺乏,生意勉强维持,管理经营也一直不善,公司一路亏到了1600万台币,濒临倒闭;37岁那年,两个兄弟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,由他负责掌领公司全盘运作。37—41岁的5年间,他将公司的负债全部还清,并积累起一些小资本,其个人事业的真正发展是42岁(1992年),那年他的人生与大陆一起,出现了一个大的转机。

  作为一个家族制企业,最怕的就是制度不健全,当两者发生矛盾时,林先生坚决地把公司与亲人的界线区划分明,公司是公司,亲戚是亲戚,他宁愿拿钱给亲戚用,也不能容忍亲人不能办事或不会办事。他盛赞他的太太在灯饰行业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,现撑持着香港、台湾两地的公司,他本人则在东莞负责,夫妇两人都是事业型的,有时忙起来,真是彼此顾不上,她有许多次到香港打理公司业务,但都没有顺道到东莞来看看。

 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,灯饰行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,而一个企业家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?林先生借一首闽南民歌中的“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”的歌词,认为还说得不够,应是“两分天注定,八分靠打拼”;虽然以公司目前的财务、经济来讲,他现在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吃苦打拼了,但想起去年“9·11”事件时,公司外销的生意直线下跌,他每天的睡眠也只有3个小时,从早到晚,工作差不多达到十八九个小时,都是凌晨二三点才睡,看出口形势,分析财务报表,很操心,很紧张。他想起以前37—41岁时辛苦的创业经历,认为事业的成功没有什么运气可言,做事全凭毅力与激情,特别是处于低潮时,工作的态度更要认真更要强烈,他动情地说:“试想,如果我的生意不好,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个人,还涉及这一千多跟随我的员工,我要对他们负责啊!”

  强烈的事业心、责任感,支持着林先生百折不挠,锐意进取,他坚强的性格,帮助他渡过了许多难关。当记者问他“如果重新开创事业,还会选择大陆,选择灯饰行业吗?”他肯定地说:“台湾是我出生的地方,我时常想念着,但它的投资环境不理想、地方小,人心、社会的变动较大,年轻人创业、实干精神不够强,在台投资已不合适;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国投资,人情语言又有差别,不习惯,而大陆这边的人追求上进,心态踏实,要健康,要建设,要发展,投资环境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了,我爱大陆,我肯定选择到大陆投资;虽然目前公司多元化发展,拥有运输、百货等多种行业,但二十六载‘灯饰’情缘,使我对灯饰行业更加情有独钟,虽然有困难,有竞争,但唯其如此,才好玩哩!”

类别:其它类别 |   浏览数(4722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